蔡晓秋:从瓯剧现代戏《兰小草》说起
专题首页 活动要闻 与温州同行 媒体聚焦 光辉历程 政协小知识 美术书法作品展
蔡晓秋:从瓯剧现代戏《兰小草》说起


访问次数: 信息来源:市政协 发布日期:2020-08-11


作为一名戏曲工作者,我深深地挚爱根植于温州本土文化的瓯剧,我与瓯剧结缘28年,她已成为了我生命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作为市政协常委,我至今参政议政已经8年——这期间,我秉承“在坚守中创新,于传承处发展”的宗旨,为瓯剧的传承和弘扬不遗余力;认真履职尽责,积极建言献策,为瓯越文化的建设、为城市文化的提升鼓与呼。我的一些建议,不仅得到了领导与相关部门的重视,直接或间接推进了地方文化的发展,同时也为温州这座“大爱之城”增添了浓浓的氛围。其中最典型的例子就是瓯剧现代戏《兰小草》的创作和演绎。

一株小草的召唤

瓯剧现代戏《兰小草》还原温州首位“感动中国”年度人物——已故洞头医生王珏15年匿名行善的故事,用瓯剧形式讴歌凡人大爱。这还得从2017年的一条新闻说起。

2017年10月底,一条新闻轰动了温州:连续15年的匿名爱心人士“兰小草”之谜终于破解——然而破解之日也是悲伤之时。

“兰小草”真名王珏,是洞头区一名普通乡村诊所医生。2002年11月17日起,他隐名到《温州晚报》捐赠善款2万元人民币,并留信:希望用33年时间,每年捐献2万元“星雨心愿”善款,帮助那些急需帮助的群众,从此开启了他长达15年的马拉松式的隐名行善之路,直到“兰小草”因病去世,人们才知道他的真实身份。

新闻出来以后,“兰小草”的事迹被广为传颂,“兰小草”成了“大爱”的代名词,王珏先后被追授为“中国最美医生”“浙江骄傲”“浙江好人”“最美温州人”“温州道德模范特别奖”……在温州,“兰小草”爱心宣传日、“兰小草”爱心驿站、“兰小草”志愿者服务队也先后设立。“兰小草”的精神深深地影响了温州这座大爱之城,许多人沿着他的足迹继续公益慈善事业。

兰小草的故事及引发的效应,深深地触动了我的内心。那几天,兰小草老在我心间萦绕不去,我心中忽然有了一个“复活”的兰小草,一个可以被传唱的兰小草,一个可以“鲜活”地与温州市民乃至全国人民“面对面”的兰小草……对呀,他的故事,能以中国传统文化的呈现方式传播!他的情怀,能以舞台艺术的形式撞击观众的心灵!虽然我很清楚,现实题材创作的难度之大,早已为我国戏曲界所公认,因为真人真事的改编给创作者发挥的空间非常狭小,往往是“没戏找戏”的痛苦创作过程。但我心潮澎湃,下定了创作瓯剧现代戏《兰小草》的决心。

我马上给著名剧作家张思聪老师打了电话,把我的想法与他说了,约他担任编剧。当时我内心还是有点忐忑的,因为张思聪老师年龄大了,已经好几年连续谢绝了几部大戏。没想到张老师毫不犹豫地答应了我的写作邀请。据他后来说,我打电话时他正在看《温州晚报》兰小草的报道,泪水正模糊了双眼。张老师又邀请李涛合作编剧,李涛正处于创作的高峰期,手头有好几个作品在同时进行,但是他二话没说,欣然接受了任务。温籍著名导演邢时苗一直想为家乡做点事,张老师邀请他来参加反映“最美温州人”兰小草的创作,他也马上推托了其他所有邀约,不顾疲劳,不计报酬,马不停蹄地来温执导。

我们一拍即合,很快组成了一个强有力的团队,全身心地投入了这次不寻常的艺术创作之旅。

一曲瓯韵的挚爱

随后,我陪同编剧张思聪、李涛,导演邢时苗,搭档方汝将,还有舞美、服装设计等主创专家团队十余次地去洞头大门岛采风、体验生活、挖掘素材。我们一起体验生活,一起听介绍,一起流眼泪,一起谈感受,一起出点子。在采风过程中,我们总是时时被感动:“我腿脚不便,每次去王医生诊所看病,都是他把我从三轮车上背下来,看完病再把我背到三轮车上,不收药钱还会为我付三轮车费。15年啊,一直都是这样的!”王珏医生曾医治过的病人抹着眼泪对我们说。“每年的端午、中秋、重阳和春节这四个节,王珏夫妇是一定会给我们过的”,大门镇养老院的老人非常心痛王珏医生的离去,“他去世后只有十几天就是今年重阳节,王家还是送来了慰问品,说这是王医生生前交代过的”。跟随王医生14年的护士阿姨几次哽咽得说不下去:“王珏啊,你治好了那么多人的病,你怎么可以这么早就离开了呢?”这个默默无闻的好人生前的一点一滴一举一动,时时撞击着所有创作人员的心灵。大家深深地感到:真正的伟大来自于平凡的奉献、来自于日积月累的坚持;生活是文艺工作者最好的课堂,人民是文艺工作者最好的老师。 “兰小草”从新闻报道里的概念人物,逐渐还原为一个生活中真实的王医生:一年两万元的匿名捐款,只是他善行的一部分,他随时地、无时不刻地不在帮助他人。他经常看病不收钱,反而塞给病人一百两百元的。当他知道自己将不久于人世时,他竟做出了要把房子卖掉的决定,以此用来一次性捐赠余下的15年捐款,完成33年的“星雨心愿”。我的搭档方汝将感慨地说:我们总在提醒自己,创作时代楷模、好人英雄不要拔太高,然而“兰小草”这个人物,不用虚构、无须拔高,他本身就已经很高大了!瓯剧现代戏《兰小草》里的情节和细节都不是凭空而来的,而都是有依据的艺术加工。我所饰演的是“兰小草”的妻子海琴:这是一个默默地支撑着家庭,又默默地支持着丈夫的慈善行为,还得“协调”儿子与父亲矛盾冲突的枢纽式人物,隐忍、善良、通情达理,在她身上闪耀着中国妇女的传统美德。

在排练过程中,舞台经验丰富的我们多次因为进入人物太深,情不自禁地失声痛哭,致使排练无法进行下去。我倾情投入演出,几场家庭戏非常具有内在的张力,我几乎每次都哭红了双眼,深深地沉浸在人物之中。每次排练之后,就好像真正生离死别过一次,整个人几乎虚脱,久久不能入睡。这是从来没有过的艺术体验,是一次灵魂的洗涤,精神的净化。就这样,“最美温州人”兰小草的精神伴随、鼓舞并激励着我们,用正能量度过一个个不眠之夜,历时半年,终于在市委宣传部和市文广新局领导下,比较好地完成了这次有一定难度的创作任务。自从“兰小草”创作的第一天起,我就一直在思考:作为南戏故里特有的地方小剧种,瓯剧该如何在现代戏创作中迈出坚实的一步?如今《兰小草》已演过40多场,我感悟到艺术创作、艺术加工,无一不来自生活,所有的艺术作品都敌不过生活本身的塑造。生活本身就是一部生生不息的“大戏”,所以舞台上的戏都来源于这部“大戏”。《兰小草》剧本中的主角王玉生,也不止是“兰小草”王珏,还融入了温州其他一些慈善人物的故事,可以说,王玉生的形象代表了温州慈善群体、温州“兰小草”们的化身。如果说电视剧《温州一家人》表现了改革开放初期的温州商人,那么在2018年改革开放40周年之际推出的《兰小草》表现了当下的温州好人。从这里可解读出温州这座“大爱之城”的内涵与文化建设的成果。

一个使命的延续

坚守戏曲二十多年,我把最好的年华奉献给了瓯剧,如今迎来了文化建设发展的好年代。作为市政协常委,我始终关注文化建设,始终为戏曲的传承、瓯剧的拓展而奔走、呼吁。打造现代戏《兰小草》只是一个初衷一个起点,以瓯剧的方式传播“兰小草”的精神,继而为温州营造“大爱之城”的氛围,才是具有社会价值的传播。

2018年4月24日晚,《兰小草》在温州大剧院成功首演!首演那天,市政协给予了大力支持,他们组织了政协委员、各党派及各界人士来大剧院看戏,委员们纷纷对演出点赞、转发传播,大力推广《兰小草》。我还清晰地记得市政协主席余梅生在看完首演后对我说:创作《兰小草》体现了温州文艺工作者的担当,这部作品很感人,要多多下基层演出,多多走出去,让这件作品感动更多的人。

瓯剧《兰小草》随即走进洞头走进大门岛剧院,乡亲们纷纷赶来观看。瓯剧《兰小草》走进温州市黄龙强制隔离戒毒所,戒毒人员和民警自发为“兰小草”慈善基金捐赠47000多元爱心款。瓯剧《兰小草》走进温州所有的高校,特别是在温州医科大演出谢幕时,现场2000多名师生起立,久久鼓掌……

所到之处,观众无不被“兰小草”深深打动。一场场的演出虽然非常辛苦,但我的内心觉得非常充实,非常有意义。我们瓯剧院从一开始就决定,除了演出成本,将把这个剧目的票房收入都捐献给“兰小草”基金,接力爱心。瓯剧《兰小草》不仅仅只是在温州演出,更要走向全国,接下来即将在北京和吉林、杭州等地演出,今后更要到全球华人中巡演,以弘扬新时代温州的大爱精神。

我始终把政协委员的履职与本职结合起来,提交了《关于加大对现实文艺题材创作扶持力度的建议》《在乡村振兴中守住乡愁》两份提案。我还提出三点意见:一是从文艺创作的发展上看,需要长远规划和顶层设计、需要出台激励政策和抓落实的具体措施;二是从文艺创作的作品上看,需要震撼性的精品力作;三是从文艺创作的内容上看,要有能反映温州革命斗争历史、英雄人物和改革开放波澜壮阔历程的现实题材作品。

我提倡温州地方戏曲进校园,在中小学艺术节中加入戏曲板块;提议成立课题组,经过充分的调研,制定“温州地方戏曲生态保护规划”,使地方戏曲的发展有章可循。写完这篇文章,我收拾行装,将奔赴北京——“浙漾京城”2019第四届浙江戏曲北京周的瓯剧打头阵,在北京长安大戏院演出南戏四大传奇之一的《杀狗记》与《兰小草》,这一古一新的组合,也是瓯剧团庆60周年的重要环节!新的历史起点,新的历史使命,在2019这个伟大的历史节点,新中国70周年、政协70周年、瓯剧团建团60周年之际,瓯剧作为特色地方文化,作为戏曲艺术的一朵山茶花,应自觉延续来自南戏故里的传承使命。小剧种有大使命,根植历史,追溯渊源,与当下的城市文化建设紧密关联,我将抖擞精神,不辱使命。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