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首页 全会新闻 全会日程 图片传真 大会发言 大会简报 大会资料 全会报告 媒体聚焦
温州市政协十一届四次会议简报(第12期)


访问次数: 信息来源:市政协


■市政协十一届四次会议第二次小组讨论综述(四)

4月22日下午,温州市政协十一届四次会议举行第二次小组讨论,中共、工商联、科协、台联、科技界别委员就政府工作报告及其他有关报告展开讨论,并提出了许多建设性的意见建议。

[潘建炳、徐琮琦委员]:政府工作报告站位高,总结2019年度工作亮点多,部署2020年度工作谋划深,不仅用事实说话,且内容与时俱进。在“铁三角”中按照大都市要求来进行城市区划调整是大势所趋,在重大关键问题上要发出政协声音,发挥好政协联系各方的作用,凝聚社会共识。建议在 “十四五”规划研究阶段,将行政区划调整纳入考虑,提前谋划重大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布局、交通、创新平台、教育、医疗卫生等事业。

[钱敏云委员]:政府工作报告有三个特点:一是改革创新成果丰硕;二是三农工作亮点纷呈;三是突发事件应对有效。建议:一要发挥政协智力密集、人才荟萃的优势,为温州在浙江“重要窗口”建设新征程中贡献智慧和力量;二要做好“后疫情”时期的工作,开展经济发展趋势研究,加强公共卫生投入,提升医务人员地位,重视社会民生工作。

[叶正社委员]:大湾区、大花园、大通道、大都市区“四大建设”是温州下一轮真正崛起、超越的有力举措,是巩固 “铁三角”地位的抓手,应当做好市域区块调整和产业整合发展,建议:一是加大温州、瑞安城市一体化的融入,做好大交通的建设;二是放大国企在中心城区建设中的作用。

[邹跃新委员]: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及的各项工作,兑现了政府对百姓的承诺。建议:一要在重大项目上争取省级有关部门的支持;二要做好2019年度的各项重大项目收尾工作,使其按期完成;三要调动机关干部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

[吴高宏委员]:政府工作报告是一份“数字型”的报告,各项工作都以数字说话。建议:一要加强委员队伍建设,培训更加到位,考核更加到位,以界别为主要抓手抓好落实;二要做好对县(市、区)政协的指导工作,做到市县两级联动。

[朱环委员]:全省各地都是展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重要窗口”,龙港是“窗口”中的窗口,是“窗口”中的“试验田”。 建议加强龙港这块改革“试验田”的实践指导和理论研究,关注龙港这块“试验田”想收获什么、来播种什么。

[黄益友委员]:政府工作报告是一份漂亮的成绩单,是一份暖心的民生报告单,是一份信心满满的计划书。建议:一要做好“路线图”和“计划书”,让温州在发展中体现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二要做好经济和民生的研究,让温州在“后疫情”时期 “转危为机”;三要做好区划调整。在“两院”报告中,建议对涉侨有关事项进行探索。

[李坚委员]:政府工作报告做到了用数据说话。建议:一要在信息化建设上实现资源共享;二要将“政府融资平台市场化转型60%以上”这块内容放到国企中。

[陆建林、林平委员]:政府工作报告令人振奋,过去的一年里,温州保税区获批、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两个健康”先区创建等,成效扎实,亮点纷呈,取得了很好的成绩。但作为全省“铁三角”,温州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建议要加快把周边县(市、区)纳入温州统一协调发展,避免各自为政,真正融入“长三角”。

[朱勇敏委员]:对政府报告谈三点感受:一是体现了“高”的站位。通篇贯穿了习总书记寄予温州“续写创新史”的殷殷嘱托和在浙江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贯穿“两个健康”先行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等一系列国家和省重大平台、重大改革、重大政策在温州的生动实践。二是体现了“实”的作风。对每一项工作的总结和部署,体现“干”字当头,都是用数据说话,用结果来说话。三是体现了“强”的担当。尽管今年经济的不确定性和风险增多,但对今年目标仍是按高标准来设计。

[彭欣委员]:政府工作报告鼓舞人心,温州的环境、交通越来越好,幸福感也越来越强。温州的海洋资源比较丰富,岛屿、海岸线等自然禀赋很好。但作为滨海城市,海洋对城市的贡献还比较弱。洞头的海洋旅游做得比较好,但苍南、乐清等还未能实现从点到片的成效。希望政府能从海洋文化到海洋旅游等方面进行挖掘,实现从点到面的带动,发展海洋经济的广度和深度,促进地方经济发展。

[厉汉华委员]:国家发改委的新基建信息,透露了巨大的商机,新基建规划中有一个很大的版块,在未来五年时间里将投资40万亿,如5G基站、特高压、充电桩、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项目。我们要充分做好各项准备,如落实“一青一园”、产业园基金项目等。

[王东升委员]:温州产业整体发展规划一定要做好,因为产业发展是有规律的、多方位的,比如要有基地、窗口、国际展、人才、完整的供应链等,如果做不到这些,温州本地产业将难以成长壮大,产业优势也会慢慢消退。建议政府在政策上求突破,要充分利用土地资源实现新挖潜,只要是合理合法的就应该大力支持。

[陈洪福、朱丹委员]:政府工作报告崇商尊商的氛围浓厚,工作亮点突出。但是作为全省“铁三角”,温州的发展速度还有待提高,温州产业经济还需再提升。建议要利用好温商资源,提高实力水平,助推温州发展。

[彭立新委员]:建议温州高等学校就如何提高百姓素质、重视传统文化等方面多出一些成果,切实提升城市综合水平。

[张笃霖委员]:一是建议政府应该出台扶持本地企业的政策,促进本地企业做强做大,特别是未来社区、大干交通方面项目;二是建议疫情期间,政府加大对企业的支持力度,缩短资金支付周期,提高支持额度,为企业减轻负担。

[木晓东委员]:针对围绕壮大总部经济提三点建议:一要加强总部经济顶层设计;二要加强政策落实执行力度;三要扎根“放水养鱼”的理念,切实优化营商环境,促进供应链科学发展,提升整体产业优势。

[李洪明委员]:建议政府在疫情期间要加大减税降费力度,特别是私有物业租金减免问题,可以探索财政等额补贴,如把房产税和土地资源税的减免部分以等额的方式予以财政返还,真正体现疫情期间政策支持力度。

[杨雄文委员]:政策的执行过程中落实不够到位,如央行优惠贷款落实方面不够到位、融资政策落实效果不好等,这是政府部门对基层企业责任捆绑所导致。建议部门要结合企业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做好服务,落实好惠企政策。

[王良兴委员]: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建设“浙南医学高峰”,为此,积极开展大器官移植等重大标志性的医疗技术非常重要。建议:一要加强公共卫生和医学科学研究;二要注重医务人员的培养。不仅要重视高端人才的培养,也要注重基层医院医生的培养,更要关注全科医生的培养。

[金军鑫委员]: 1.完善科技政策环境。科技经费等支持政策进一步向中青年科技人员倾斜。设立外籍人员子女学校,填补浙江四大都市区的最后一个空白,留住并吸引更多的年富力强的高端外籍科技人才在温就业创业;2.加强青少年科技教育。大力弘扬温州科技先贤和当代温籍科技大家的先进事迹,编撰温州科技(简)史或科技志,激励青少年永攀科技高峰。充分依托在温高校丰富的健康教育资源及温州丰富多样的自然环境资源,在青少年中开展科技与环境教育。

[李齐春委员]:关于温州建筑工地的废土问题,建议:一是在建设用地平整前,要充分利用好农用地表层土;二是谋划成立温州固体废物处理中心,进行企业化运行,对淤泥、渣土、钢筋水泥等统一处理;三是加强废土的研究,该类土渗透力低、营养也不足,希望市政府能支持这方面的研究。

[郑华委员]:政府工作报告中关于农业农村方面的目标任务精准、明确,提出要积极打造省级特色农产品优势区,高标准打造“美丽田园”,全面完成农村饮用水达标提标。建议:一要借助文成糯米山药列入省级特色农产品优势区的契机,推动糯米山药“百千万亿”工程建设;二要通过促进创意农业、节庆农业发展,推进省种植业“五园创建”建设,打造最美田园;三要解决农村饮用水入户这“最后一公里”的问题。

[董晓夏委员]:温州人在国内外的科研人才多,但回温发展的很少。建议加大鼓励国外和市外温州人才回归的力度,共同推进温州的建设。青科会是让世界了解温州的窗口,应多争取类似的国际性、全国性的会议,促进温州项目的推进。此外,健全科技项目成果的服务、优惠、支持,加强温州籍科研人员关爱和创业投资回归,提供一站式保姆式服务机制,打造优于同级城市的人才政策。

[徐焕海委员]:政府工作报告中的各项工作坚持干字当头,行动至上,用数据说话,用结果说话,以实干实绩接受了人民和时代的检验。温州除市级传染病医院市第六人民医院外,县级都没有独立传染病医院或者公共卫生临床中心。目前县级医院传染科床位少、无专用通道、无洁污分离、缺负压病房、缺重症监护病房等。建议以县为单位,推进县级医院传染科规范化建设,规划建设县级传染病医院。同时与县疾病防控中心合作融合,整合县域内公共卫生管理机构,启动联防联控机制,根据疫情变化及时启动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流程。

[赵文永委员]:市中院工作报告中,机关行政案件的败诉率,上半年和下半年的数据相差很大。机关单位败诉率上半年偏高,下半年拉低,原因在于下半年行政机关主动请行政相对人起诉自己合法的行政行为,通过让对方败诉来拉低败诉率。建议加大监察和考核力度。

[郑元回委员]:针对疫情期间各部门联合协调问题,建议平时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诸如队伍建设、人员培训、设施建设、信息系统建设等,并加强多部门联防联控演练,确保战时能充分发挥政府的统一指挥,各部门的分工协作,避免各自为政,造成不必要的资源浪费和管控的紊乱。

[李东祥委员]:政府工作报告中两个7%目标趋高,且提出了较多的全国示范等要求。建议出台政策之前,先征求相关方面的意见,或者征询智库的意见,让决策更加科学、更加贴近实际。另外,浙江省创新能力十强县,温州无一县入榜。温州作为自创区,却没有上榜,反映温州的创新能力不足,需要加大对企业家的培养,更有力地推动温州高质量发展。

[蔡厚才委员]:政府工作报告中专门提到了环境保护的内容,关于污染防治和生态环境的设施建设。建议关注生态保护的破坏问题。此外,南麂岛旅游开发后的生态环境保护需要纳入市级层面统筹考虑的范畴,要保持生态原貌,不过度开发、建设。

[潘成松、周赛珍委员]:政府重视传统文化,但相比东阳和青田等地还是略有不足,应当总结和反思过去的经验,以“一张蓝图绘到底”精神,谋划具有代表性的、富有特色的文化产品,打造更多展示温州工艺美术的平台。

[赵敏委员]:关于高校人才的引进工作,提五点建议:一要放宽人才房配售政策,删除或降低人才住房配售政策中的“在温缴纳社会养老保险金(或个税)36个月以上”的要求,将优惠政策兑现;二要加大基础研究支持力度,进一步加大对市级科研平台、科研团队的支持和培育;三要优化高校人才子女入学政策,提供优质中小学教育资源;四要提高高校博士的待遇福利;五要改善温州市留人环境,提高人才获得感和幸福感,增强人才归属感,提升温州城市美誉度。

[戴维文委员]:政府工作报告中对人才工作非常重视,就如何参与市委市政府人才工作,建议:一要全力筹备2020世界青年科学家峰会;二要大力对接引进国家级学会;三要加大行业、企业的技术需求摸底;四要明确相关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集聚区;五要进一步加大市里人才政策落实力度。

[朱圣潮委员]:现在有的地方“乡村振兴”工作做得不尽如人意,一些农村跟风搞农旅结合,但顶层设计没有做好,存在千村一面的情况。建议农村要按照习总书记的“两山”理论和“八八战略”要求,结合实际做好科学规划。

[谢聪颖委员]:科技是疫情防控最重要的支撑力量,很多科技工作者把基础研究和临床救治结合起来,特别是今后疫情防控常态化后,基础科研和面向普通大众的科普非常重要。建议在“后疫情”时代要更加重视科技的力量,精准、科学地开展常态化防控,同时加强科普宣传。

[张怡怀委员]:这次疫情反映出我们的发热门诊不够完善,公共卫生体系存在不足等问题。建议加强公共卫生与疫情防治基础设施建设。在“重要窗口”层面,要继续做好对外宣传,尤其是中医药的宣传,同时也要做好温州特色工作的对外宣传,树立温州形象。

[姜经忠委员]: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了助力企业发展,但在助企过程中,存在一些部门“用力过度”现象。建议有关部门制定服务企业政策时要注意精准适用,既要做到服务到企业,也要做到无事不打扰企业,真正助力企业发展。

[陈秋夏委员]:2020年温州人才房配售的通知中申请对象为入职3年、但在温州无购房记录的人才,这对于因结婚、孩子上学等原因已购买房产、但从未享受温州政府购房类优惠政策的这部分人才,不能享受人才优惠政策,建议无享受购房优惠政策的人才都有同等优惠购房权利。

[王建群委员]: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打造政府数字化转型示范样板”,对数字化城市建设提出一些建议:一要建立网上办公系统,实现办公的时空突破;二要建立线上审批系统,集合各机构的网上审批系统,形成一张网,让老百姓能实现网上一次跑或者不用跑;三要建立线上交通系统,利用大数据等手段,集合发布实时有效的各类交通信息,帮助解决堵车、停车难等一系列交通问题;四要建设线上诚信系统,集合每个人的基础信息、诚信信息,约束公民诚信行为。

[白植雄委员]:电动自行车管理方面存在小区充电设备不完善、缺乏有效监督管理、市民安全防范意识不强等问题。建议:一要对住宅小区内电动自行车充电做到集中统一规范化管理。政府应鼓励在商业街区、公共区域等电动自行车集中停放场所设置智能充电控制设施;二要进一步加大监管力度,由街道办事处牵头,住建、消防、城管、物业服务机构组成综合执法队伍,建立联动机制,定期不定期地开展电动车违规充电的专项整治行动,消除住宅小区电动车充电停放安全隐患;三要提高广大住户安全意识,强化宣传教育。

市领导陈作荣、王振滔、鲍小瓯等分别参加小组讨论。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