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案之窗
提案摘报
重点提案
首页
> 提案之窗 > 提案摘报
     
 
提案摘报2020年第8期
【来源:市政协提案委办公室】 【 】 【2020年11月02日】

    由:关于深化“万名干部进万企”行动实效的提案

    总工会界别组

主办单位:市经信局

提案人认为:温州是中国民营经济的重要发祥地,民营企业在温州企业中的占比达99.5%,对GDP的贡献超过80%,并贡献了“99999”即90%的税收、92%的工业增加值,95%的外贸出口、93%的就业人员和99%的企业数量。民营经济的健康发展对于温州创建新时代“两个健康”先行区意义重大。

2018年11月,温州市启动“万名干部进万企”专项行动,从2018年11月至2019年12月,全市抽调1万名干部与1万家企业结对。通过实施“五问”活动(“五问”即问冷暖,帮助企业提振发展信心;问实情,帮助企业把握发展态势;问对策,帮助企业化解发展难题;问项目,帮助企业增强发展后劲;问思路,帮助企业明确发展路径),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变企业跑部门为部门主动上门等举措,旨在帮助企业解决发展中的各种难题,全面激发民营经济的内生动力,推动温州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

行动开展以来,许多助企干部围绕摸实情、办实事、解难题,深入一线,帮助企业解决了一些问题。比如鹿城区选派822名助企干部对接945家(个)企业(项目)。乐清市选派1500多名助企干部对接1600多家企业。据悉,截至2019年11月鹿城区累计解决企业各类问题170个,化解率100%,乐清市梳理企业各类问题800多个,化解率99.8%。然而,面对数据,大家发现鹿城区平均近6家企业才对接成1个问题,乐清市平均2家企业对接成1个问题。惊讶之余,细想一下也感觉颇为正常。平时与不少企业负责人交流时也常听到,助企员活动,像帮助企业解决融资、用地、人才子女入学及历史遗留问题的大事又办不了,小事情实行“最多跑一次”后企业自已也能办,也就无所谓什么助企员了。另外也听到少数助企员说,分配给他对接的企业居然是已停产的僵尸企业,有个别企业甚至是已经迁移所在区域的。

不可否认,“万名干部进万企”行动的举措是好的,在实践中也涌现出助企典型,取得了不少成绩,但纵观全市范围的成果,理想与现实仍存在不少差距。

鉴于此,为了使这项惠企助企行动更加深入,抓出应有成效,提出如下建议:

一、科学统筹,提升助企员对接企业精准度。改变传统“领导对接大企业,科员对接小企业”模式。大企业的主要负责人或高管,担任各级“两代表一委员”、工商联或行业协会兼职领导等居多,本身有较为便利的诉求通道,不必锦上添花,倒是小企业的诉求更需要领导关心关注,雪中送炭。另外要结合助企员的工作岗位或教育背景,选择对接企业类型,增强匹配性。甚至必要时可以提前公示,让有需求的企业选择助企员,也可以一员多企,扩大受益面。

二、有效激励,增强助企员对接企业的责任心。据调研,“万名干部进万企”行动建立的“一对一”帮扶制,要求助企员“一周一进企”,但没有建立有效的考核激励机制,干好干坏基本一个样。事实上,很少有人做到“一周一进企”,倒是在单位忙于本职工作、充当挂名“助企员”的大有人在。有企业说,助企员就年初来了一次,简单的问了些情况;还有企业说,就接到助企员一个电话,说有事再联系,连个面也没见过。企业对此也司空见惯,一些历史遗留问题也不指望助企员帮助上报后出什么结果。反过来,有部分助企员反映,对接的企业较远交通费又不能报销,有的企业提出的问题又很难解决,故也只能做些表面工作,深入不下去。

三、勇于担当,落实问题分层分类化解制。截至2019年6月底,温州在册市场主体已突破100万家,相当于每10个温州人中就有一个经商办企业。由于起步早,这些企业或多或少累积了一些制约企业进一步发展的历史遗留问题,如产权证无法办理、政府许诺事项无法兑现等。由于不能得到有效的化解,长此以往影响了企业做大做强的发展信心。现在企业尤为关切的是,希望政府建立常态化的“理旧账”机制,通过建立协调机构,明确责任主体,规范化解流程,分层分类,勇于担当,落实化解助企员或企业上报的疑难问题,让企业得到实实在在的获得感,解决陈年顽疾,破茧成蝶从而获得长远发展。




【浏览次】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