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周晰: 亲历温州沿海产业带建设调研
专题首页 活动要闻 与温州同行 媒体聚焦 光辉历程 政协小知识 美术书法作品展
刘周晰: 亲历温州沿海产业带建设调研


访问次数: 信息来源:市政协 发布日期:2019-11-29


今年是人民政协成立70周年,为了庆祝人民政协成立70周年,市政协决定编撰《与温州同行》史料专辑,并将其作为献礼人民政协成立70周年“六个一”活动之一。全书记录70年来我市各级政协组织和广大政协委员在人民政协的大舞台上建言资政、凝聚共识、开拓创新、助力发展的真实故事。

10月25日起,温州市政协微信公众号陆续推出《与温州同行》系列文章。今天是第六篇《刘周晰:亲历温州沿海产业带建设调研》。

刘周晰 作者:1984年温州被列入十四个沿海开放城市之时,任职中共瓯海县委常委、副县长;而后担任温州市对外经济贸易委员会副主任、党委副书记,香港雁荡有限公司总经理,温州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温州市外经贸局局长、党组书记,温州市政协经建委主任等职务。2013年5月退休。

我是2007年5月从温州市外经贸局局长、党组书记的岗位上调任温州市政协常委、经济建设委员会主任。此前的二十多年,我一直从事综合经济和涉外经济管理工作。

缘 起

2002年2月至2007年5月,我连续担任由李强书记和王建满书记任组长的温州市对外开放领导小组的办公室主任。那时,开放办主任作为对外开放重大决策的督办人和涉外经济事务的协调者,必须十分清楚我市“三外”工作的进程,还必须了解我国其他沿海开放城市的新动态、新举措。加快建设温州沿海产业带,是市委、市政府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省委“两创”总战略的主体平台,也是市委、市政府从温州长远发展而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在我转岗之前就参与了这项工作,转岗之后,作为经建委主任,也自然继续关注这项工作。

2010年,刘周晰参加市政协工商联界别委员会议。

2008年初,为支持和配合我市这项重大战略决策的组织实施,市政协多次听取市政府有关情况通报,并组织政协委员视察。同年3月下旬,我与吴朝骞、易际辉专程去江苏无锡取经,在无锡市政协经建委主任章永星引领下,参观无锡新城,听取新区管委会关于新城建设规划、产业导向和招商引资新思路的介绍。回来后,我们比照温州产业园区建设的多方面差距,感到把“沿海产业带”建设列为年度重大调研课题,为市委、市政府建言献策,既有长远意义又有现实意义。为此,我们与高育厅副主席研究后,向市政协党组请示,得到由经建委牵头组成“沿海产业带”调研课题组的明确答复。对市政协党组的决定,我们当然坚决执行。对这个调研课题,我尤感兴趣。

调研过程

2008年5月4日,市政协经建委召开课题调研专题会议。会上我与吴朝骞副主任等根据重点调研课题切入角度和目标要求设计活动计划,把相关工作从头到尾逐一罗列,明确所需时间、内容范围、活动安排、调查方法和注意事项。此后根据课题内容,把握发挥政协委员的主体作用、发挥职能部门熟悉实际情况的优势、发挥高校和研究机构的专家学者的团队力量的原则,切合实际地拟出参与调研人员的名单。

5月20日,在分管副主席高育厅的指导下,经建委制定出“温州沿海产业带”课题调研的工作方案。5月23日,工作方案报经包哲东主席同意。此后半个多月中,经建委抓住省政协副主席黄旭明率队来温调研的机遇,我和课题组部分成员随同省政协“海上浙江”调研组,对我市沿海的乐清、龙湾、洞头、苍南、平阳和瑞安等县(市、区)进行专题考察,听取了全市及所到县(市、区)有关沿海产业带建设现状和遇到问题的汇报。

2008年,市政协沿海产业带建设课题组在瓯飞围垦工程调研 左起:姜洪新、高育厅、刘周晰

2008年6月13日,经建委专题会议确定赴外地考察人员、考察路线和考察重点。外出考察成员除了本委主任刘周晰、副主任吴朝骞和办公室干部易际辉外,还邀请了市政协委员、经建委兼职副主任、温州大学张一力教授和市经济规划院院长王钢,市政协委员、市工业研究院院长金建新和市发改委姜洪新副研究员等参加。这些人员的组合发挥了政协的特色和优势。

6月17日,温州沿海产业带建设调研组驱车南下,考察为时10天。由于我在1995年10月至2007年5月任温州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和市外经贸局局长期间,与沿海省份许多重要城市(如厦门、汕头、深圳等)曾经走访交流,与对外开放相关部门已建立信息分享渠道,因而工作联系相对方便,选择什么考察点、考察哪些方面内容都是心中有数、有的放矢。课题组对福建省漳州市、广东省东莞市、珠海市的考察,事先准备充分,市政协办公室都先发考察公函并电话沟通。课题组抵达后,调研能直奔主题,交流能以诚相待,以致我们能在较短的时间里比较详尽地了解到这些地区对外开放的动态,特别是沿海产业园区的建设理念、建设经验、遭遇问题和应对方法。

6月17日那天,由于福鼎至宁德的高速公路因大雾封道,我们乘坐的面包车只好沿柘荣、福安的老国道绕行,晚上7时多才到达漳州市。漳州市政协经科委的邹聪顺副主任一直等候我们,并把他们从市委、市政府及相关部门收集到的当地发展开放型经济基本概况、发展规划和政策措施等材料当晚就交给我们。

6月18日,东莞市政协经科委张盛昌主任等与我们交流时毫无保留地介绍:东莞市近几年经济超速发展,产业园区快速推进,外来人口急速增长。其中,二产的劳力密集型企业和三产的一般服务业增速最快。他们认为,这种强吸引力并非好事,低素质人口大量而快速集聚,是科学、健康、持续发展的隐患。现在,东莞已从落实科学发展观、主动推进产业结构调整着手,努力打造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双轮并转”,来倒逼人口规模的减少、人口结构的优化、人口素质的提高。听了这番话,对比温州现状,对我们启发很大。

6月19日,珠海市政协经科委傅龙主任等与我们座谈产业园区建设的经验,还特意带领我们去毗邻澳门的横琴岛开发区参观。在交流中,我们感到珠海的产业发展导向、开发区门槛设置、利用外资举措等方面都有值得我们借鉴之处。珠海市重视生态保护、绿色发展,对某石化产业项目是否引进落户,采取全市民意测试、强化公众环保意识的做法,引起我们课题组成员的深思。

2008年,市政协课题组赴珠海考察产业新城建设

诸如此类,我们一路走、一路看、一路听、一路议,收获良多。

课题研讨

2008年6月26日,我主持召开课题组会议。会议对内外调研中采撷的大量素材进行初步梳理归纳。与会者认为:我市北起乐清南塘、南止苍南霞关的沿海产业带规划面积1600多平方公里,其中产业基地规划面积400多平方公里,这是温州发展的潜力所在、希望所在。这一片热土开发建设事关城市拓展、布局调整,事关产业转型升级。

我们统一观点:本课题要有精品意识,要在研究上情、摸清内情、掌握外情、了解政情的基础上,做好综合分析;要站的高一点、看的远一点、胆子大一点、研究深一点、提出的建议针对性可行性要强一点。

当时开发建设已经启动,遇到的问题颇多。市政府认定影响大局的有:加快民营经济科技产业基地建设、瓯江口区域综合开发、沿海快速通道建设、全面推进海涂围垦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在研讨阶段,我查阅了大量的省内外沿海地区的开发政策和建设举措,比对相关材料,结合本地实际,发挥集体智慧,反复探讨比较,完善论点论据。吴朝骞、张一力、王钢、姜洪新和金建新等都从不同角度认真地提出修改意见,高育厅副主席也参加了几次讨论。

在课题组三次集体讨论修改后,2008年7月17日,我执笔完成了“温州沿海产业带建设若干问题的意见建议”送审稿。这个稿是集体创作的成果,是独立思考和集思广益的结合,是在摸清本地基本情况后,参考福建、广东等地经验比较分析反复论证的成果。

2008年7月与国家商务部副部长魏建国参加雁荡山会议

对于温州沿海产业带建设,我们认为以下“六大问题”必须郑重考虑:

1、着眼长远,把沿海产业带建成现代化的“产业新城”

滨海地区是城市发展的最佳区域,也是最适宜人居的区域。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温州城市向东拓展、向海滨延伸是必然趋势。课题组建议以发展的目光重新审视现在的规划,充分考虑温州城市定位和城市发展的战略规划,安排好发展的空间。

我们建议借鉴无锡等地经验,在产业基地规划一批研发、孵化、创业服务中心、中介服务等生产性服务机构,同时要把城市发展规划做好、做精、做出品位,并统筹安排居住、文化、教育、卫生、邻里中心等设施,使温州“沿海产业带”成为“产业新城”,真正实现城市化与工业化互动发展,以避免以往已多次出现的企业刚落地又要搬迁,建城区不断“退二进三”的尴尬局面。

2、提高准入门槛,真正体现“转型升级”

产业结构调整是温州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必要条件,但是多年来成效甚微。沿海产业带建设既是实现温州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机遇,更是培育温州新增长极的关键。我们建议以此为契机,纠正“不讲科学、急功近利、政绩偏好”的痼疾,从产业结构调整升级来提高产业自主发展能力和核心竞争力。防止工业园区重复建设、低水平循环。

温州现在外来人口多,从事的大多数是劳力密集型岗位。我们应该充分认识到:有什么档次的企业就需要什么档次的员工,要想引进人才、留住人才首先必须使产业和企业转型升级,只有产业结构的调整升级才能推动城市转型、人的转型。

沿海产业带建设,必须深入研究温州的优势所在,遵循产业发展客观规律,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制定科学的产业政策和进区入园“门槛”。我们建议,能过这个门槛的只能是符合温州产业导向的或与温州产业互补的新兴行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在城市“退二进三”中转移出来的有实力、有潜力、可升级的优势企业;集群经济中有发展空间的品牌企业。除此以外,不管是外资的还是内资的,外地的还是温州的,回流的还是本地的,都要一视同仁,挡在门外,以避免产业带重蹈覆辙,成为新的“低、小、散、污”集聚区。要根据产业转型升级的要求,对沿海产业带的重大项目,要统一组织全市性的对外招商。

3、着眼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促成和谐发展

沿海产业带建设是温州加快新型工业化、新型城市化“双轮驱动”的主战场,但又不可避免地涉及到自然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当前开发与长远发展、近期利益与长远利益、局部利益与全局利益、全面推进与重点突破等重大问题。

我们认为:沿海产业带不应做成“带”,必须考虑生态控制区或生态走廊建设;更不仅仅是工业带,而要一、二、三产业合理布局,协调发展。特别在“民科基地”、半岛起步区等重点区块中,要研究以最小的资源环境代价,赢得最大的科技、经济附加值,杜绝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子。

我市对海涂围垦、山地开发等更要从保护生态的角度予以认真审视,实现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人与自然和谐统一。

4、适度超前,科学安排重大基础设施建设

各地产业带和开发区建设的一个重要经验,就是基础设施适度超前,尤其是交通要先行。通过近年来的建设,我市海、陆、空、铁四大运输要素都已齐备,但因空间布局、时间衔接、管理体制等原因,尚未形成立体化现代化集疏运交通网络体系。如状元岙深水港已基本建成,但目前仅靠7米宽霓屿北堤与陆地相通,运力难以释放。温福铁路和甬台温铁路将于明年投入营运,但温州新客运站连接市区的主干道瓯海大道西线改造工程才刚刚起步。

我们认为,交通是沿海产业带的主动脉,是推动沿海产业带整体发展的关键工程。因此要尽快将现有和在建的交通设施予以完善,并从适应沿海产业带建设出发,集聚四大运输要素,形成现代化物流体系。如在沿海产业带的主要发展区块如乐清片、瓯江口片、苍南片等,启动铁路支线的前期工作,以利于温州港口、铁路和产业发展综合优势的发挥。

我们建议学习粤闽等地的经验,在沿海产业带建设上,要努力实行“先地下,后地上”,先“五通一平”,后出让土地的开发建设模式,以提高投资效率,确保企业效益。

2008年11月陪同全国政协经济委副主任胡德平考察乐清湾

5、研究建立沿海产业带开发新体制

在视察和调研中,许多地方都反映我市沿海产业带存在着开发管理体制、机制上的矛盾。如在开发机制上还没有跳出政府下指标、指挥部承担开发任务的模式。瓯江口区域(四统一)开发模式还有待指挥部和县、区的更好协调、衔接;沿海产业带规划中的平苍片还存在着产业同构、恶性竞争的现象;状元岙港区和南岳港区都有集装箱码头规划功能,在温州现有财力、运力条件下如何实现协调发展,发挥资源的最大效益等,这些都要引起市决策层的关注。

为此,我们建议,成立强有力的沿海产业带开发建设领导班子,按照规划要求实施行政区域属地开发建设的责任制,同时建立市一级考核督查评价机制。此外,针对温州工业用地紧张的状况,建议加强对土地资源的控制、监管,对征而不用甚而违法炒地的,要根据土地法和有关法规对当事企业及时予以处理;对能带动温州产业转型升级的重点项目要特事特办、好事快办,土地的使用可采取先租后让等方法,以赢得企业发展机遇。

6、引进民资、外资参与海涂围垦工程

温州沿海滩涂资源开发潜力巨大。沿海产业带总体布局中,要在15年分阶段完成370平方公里的海涂围垦,以此来突破土地资源瓶颈制约。但近5年,我市计划完成18万亩围垦任务,实际仅完成1.1万亩。按照这样的围垦速度,根本解决不了沿海产业带建设用地需要。

围垦任务完成不好除了海涂围垦涉及到滩涂和海域使用、养民政策处理等敏感问题外,围垦资金局限于财政投资和国有资本是重要原因。建议探索海涂围垦投融资体制,在政府掌握土地主导权的基础上,真正做到非禁即入、有需则让,引进鼓励民资、外资投入围垦工程,加快工程进度。 

在市政协专题座谈会上发言

报告评价

2008年7月21日,邵占维书记在市委十届四次全体(扩大)会议的报告中再次强调了推进我市“沿海产业带”建设。分组讨论时,我就“沿海产业带”建设要重视的六大问题作了发言,听取意见。

2008年8月5日,市政协党组集体听取我关于“沿海产业带”课题调研情况和建议内容的汇报。8月6日,市政协主席会议专题听取经建委“沿海产业带”课题调研过程的汇报和若干问题建议意见的说明。主席们对此课题的建议意见讨论可谓热烈。

高育厅副主席说:“课题调研非常认真,建议案修改一次比一次好,现在的稿子非常精练。建议政府就沿海产业带建设提出具体的产业导向,从城市定位出发,抓紧上马国际航空港和金温铁路改造项目。”

姜嘉锋副主席指出:“我曾经担心市委市政府已就沿海产业带建设做了大量工作,怕人家说我们政协炒冷饭。现在看了经建委的建议案感到很有新意,六大问题只用了3000字,表述得非常清楚,确实花了大力气。我认为这是政协调研报告的范本。尤其是提出我市的“沿海产业带”不要做成工业带,真是好。”

朱贵远副主席认为:建议案的六大观点正确、归纳精练。提出的转型升级、退二进三建议,市政府不仅要考虑,还要做好衔接。对于民营资本不能进入围垦,是计划经济的禁锢,支持予以突破。

戴祝水副主席发言:“本届经建委搞经济,是行家说行话。确实围垦海涂是天大机遇,不抢先抓不行。此事绝不要停在嘴上、纸上,要着力促进,争取实现。”夏克栋副主席指出:“建议案立足点高,几个结合,特别是产业带和新区建设结合提得好。”其他与会领导也纷纷表态赞同和支持。

包哲东主席作小结:这是一个非常好的报告。产业带建设是市委市政府根据省里建设温台产业带而定的,本建议好在提出不要建“带”而要规划现代化的产业新城;好在建议设立准入门槛,提出了建设要注意的问题,如资源节约、环境友好、优先考虑地下设施;好在总结了我市以往凭指挥部体制建设项目的失误,提出了开发机制的新建议;对围垦海涂民资进入的建议也很好。一致同意作为市政协主席会议的建议案抓紧报市委市政府。

该建议案报送后,引起我市决策层的高度重视。市委邵占维书记专门批示并给予高度评价。在2008年12月1日市委召开市四套班子主要领导全部参加的“全市政协工作会议”上,市政府赵一德市长说:“今年,政协就我市沿海产业带建设提出了很重要的建议意见,市政府非常重视,我和徐纪平常务副市长已召集相关部门对《我市沿海产业带建设若干问题建议意见》逐条研究,许多建议已经吸纳,并在温州沿海产业带建设中予以推进。”

岁月荏苒,从调研课题开始至今的12个年头里,温州的市委书记和市长各换了6位,不谓不快。但我们感到欣慰的是,当年课题组的建议意见果真有多条被采纳,被转化,其成果在我市的沿海产业带建设中能得以持续体现。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