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首页 要闻信息 区县动态 领导讲话 媒体聚焦 履职成果 活动掠影
【社情民意】关于提升我市产业平台的几点建议


访问次数: 信息来源:市政协


产业平台是创业创新的主阵地,是工业发展的主战场。近年来,我市强化产业平台管理体制创新,加快配套设施建设,大力促进产城融合,积极推进大项目向大平台集聚、小微企业向小微园集聚、创业创新向众创空间集聚,形成了多层次产业平台体系,产业平台建设取得了一定成效。市政协近期组织政协委员开展了相关视察调研活动,从调研的情况来看,我市产业平台建设仍存在着一些问题。

一、用地指标不足,配套建设滞后。以浙南科技城为例,根据目前的开发建设进度要求,每年工程建设征地需不少于1000亩,今年需新增建设用地指标1317亩,要解决农用地占补指标1166亩,而今年市区农转用指标只有900多亩,其中浙南科技城农转用指标只有387亩,用地指标严重不足。同时,大部分产业平台均存在配套设施建设滞后的情况,特别是学校、医院甚至员工宿舍等公共服务设施不足较为严重,大部分企业需要租用民房作员工宿舍,一定程度上加重了园区企业引才难、留人难的问题。

二、产业布局散乱,集聚效益不高。我市园区产业定位雷同,特色优势园区少,特别是在招商、投资考核的压力下,大部分园区对入园企业缺乏选择。入园企业只是地理空间上的集聚,而不是具有产业关联的共生体,也没有对外形成“园区”的特色品牌和竞争优势,产业布局比较散乱。同时,产业平台普遍缺乏关键配套产业补链。模具、锻铸造、紧固件、电镀、印染等与我市支柱产业有密切配套关系的产业,却由于产值、税收、能耗、环保等要求,难以进入各类产业平台,企业外流较多,产业链缺失严重。目前,全市除电镀、印染有专门的园区外,模具、锻铸造、紧固件等产业均没有专门园区。乐清、瑞安等地电气、汽摩配企业配套的开模工艺,需要到台州去,永嘉、经开区等地的泵阀企业配套的锻铸造工艺,需要到丽水去。

三、统筹机制缺乏,好项目落地难。目前,我市对各产业平台的项目招引和项目落地等方面缺乏必要的统筹机制,导致项目布局分散、产出效益低,存在部分好项目落地难问题。省内多数兄弟市均由经信等部门牵头开展工业园区管理和工业项目评价工作。如衢州建立了工业投资项目决策咨询服务制度,对全市投资5000万以上的工业项目进行综合评定,根据项目产业定位在全市范围内统筹安排,并实行全市统一的招商优惠政策。

为加快推动大平台、大产业、大项目、大企业建设,增强区域发展后劲,巩固提升我市在全省的“铁三角”地位,必须要高度重视产业平台的建设。为此,建议:

一、解决用地指标,加快配套设施建设。一是建议积极对接国家、省级相关部门,向上级争取更多用地指标和用海审批。加快做地储备,大力推广新型产业用地试点,优先报批浙南科技城、瓯江口重大项目用地及配套设施用地,优先指导支持省级产业集聚区列入省重大产业项目,并在市级层面优先统筹安排落实浙南科技城等重大项目占补平衡指标。二是建议把各县(市、区)建设的人才公寓、人才保障性住房切块分配到产业平台。平台的教育、医疗配套问题通过名校、重点医院集团化办学办医的模式加以解决,着力完善生活基础设施配套。加快完善提升国家工业电器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等重点行业公共服务平台,引导行业公共服务平台从单一产品检测向产学研一体的实验型研究院转型。在产业平台中,布局一批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引入创业、金融、物流、信息等公共服务,为入园企业提供全方位支持。

二、优化产业布局,强化产业链配套。要以“大拆大整”为突破口,以动能转换为要求,打好“拆、治、归”三场硬仗,全力优化产业平台建设。结合我市支柱产业的提升发展和新兴产业的培育,有针对性地布局一批产业链条上不可或缺的“关键配套产业园”,确保关键配套产业发展空间,促进全产业链式发展。对单独园区条件不成熟的,也应在一些小微园中,划出一定比例的区域用于模具等关键配套建设。

三、建立统筹机制,抓好项目落地。围绕先进装备、汽车、电子信息、生命健康等新兴产业,瞄准智能制造、总部经济、税源经济项目,建立“全市重点产业项目落地统筹机制”,对平台逐一研究明确主导产业定位。研究完善招商政策,实施精准招商,通过引资购商,延伸产业链,着力构建现代产业集群。同时,组织对重点产业项目的综合评估,特别是要结合各平台产业定位,实施统筹安排,按照同类产业集聚的要求优先安排优质项目落地,有序推进企业跨行政区域转移,确保好项目留在温州发展。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