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首页 要闻信息 区县动态 领导讲话 媒体聚焦 履职成果 活动掠影
【社情民意】我市科创平台建设存在四方面问题 建议深化服务 构建经济发展强劲动能


访问次数: 信息来源:市政协


近期,市政协对我市科创平台建设情况进行专项民主监督。从调研掌握的情况来看,近年来,我市深入贯彻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优化创新创业生态,在完善科技创新大平台、加快企业研发机构建设、集聚高校院所创新资源、培育扶持科技中介服务机构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但还存在着一些问题:

一是科创大平台运行机制不畅。以温州市国家大学科技园为例,原温州市国家大学科技园建设领导小组和管委会均未能实体化运作,目前仅由瓯海区一个股级事业单位(由3名政府雇员和6名事业编人员组成)来管理运作大学科技园,难以与各高校形成联动,缺乏与大平台机构职能相匹配的沟通协调机制。同时,财政资金支持有限,大学科技园孵化器的资金支持仅来源于瓯海区科技局每年拨付的1000万元资金。

二是企业研发机构建设不足。截至目前,全省已建有省级重点企业研究院269家,我市仅有15家,落后于杭州市(117家)、宁波市(26家)等兄弟市,列全省第7;全省建有省级企业研究院627家,我市仅有55家,落后于杭州市(188家)、绍兴市(74家)等,居全省第5。

三是科技成果转化成效不明显。我市现有的科技创新平台大多分散在高校、科研院所和科技园区,科技创新平台之间缺乏有效的资源投入管理和协调机制,无法有效集聚和整合政府、高校、科研院所等各方面的创新资源。从企业角度看,我市企业技术力量薄弱,成果吸收消化再创新能力不够,成效不佳,再加上一些企业急功近利,希望科技成果快速产业化,影响了科研人员服务企业的积极性。从科研院校角度看,本地科研院校集聚的创新资源不够,技术转移、转化的通道不够通畅,课题经费不足,能为企业提供的科技成果比较匮乏。

四是科技中介服务体系不完善。我市科技中介机构孵化服务多限于咨询服务、人力资源、信息服务及帮助在孵企业办理工商注册、税务登记、推荐申报创新基金和科技计划等传统服务,科技中介机构提供的融资等增值服务较少,孵化能力偏弱。科技金融处于起步阶段,创投基金业态不成熟,总体规模偏小,尚不能适应“双创”发展的需要;缺乏专业的基金管理优秀团队,多数投资机构仅能为企业提供融资支持,很少为投资企业提供产业整合、转型升级等增值服务。

为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十二届二次全会精神,构建动能强劲的经济生态,必须把科创平台建设作为打造国际时尚智城的关键举措。

为此,建议:

一、创新科创大平台的工作机制和政策。认真贯彻落实科技创新“新十条”和人才新政“新十条”等科技政策,引导资源要素向科创大平台集聚,形成强大的政策合力,为科创大平台提供保障;参照市级国有企业的运行模式,推动市场化运作和企业化管理融合,理顺科创大平台的管理运行机制。同时,考虑大学科技园等科创大平台的实际情况,进一步完善科技政策,优化政策设计,制定出台针对性和可操作性更强、力度更大的政策,有效推进科创大平台建设。

二、大力支持企业研发机构建设。修订有关扶持企业研发机构的政策措施,整合资源,加大对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省级重点企业研究院、省级企业研究院、企业技术中心、行业公共技术研发或监测检验平台建设的支持力度。鼓励应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效果显著的企业,支持其建立科技研发平台,进行装备更新、工艺改进和产品创新,推进关键性技术和共性技术攻关,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鼓励和引导企业搭建为行业服务的科技成果转化、检测检验、设备共享等专业服务平台。

三、完善产学研合作和科技成果转化机制。构建“政产学研资介”深度合作机制。鼓励企业借助科研院校的科研力量,联合共建或整合共享研发设备、检测设备、人才优势等方式,加快建设各类创新载体,加快形成一批资源共享、风险分担、协同发展的区域产学研创新联盟。支持科研院校以智力投入、技术转移、团队合作等多种形式与企业开展多层次合作,促进优质科技资源的有序流动与互利共享。建议政府部门通过绩效考核和购买服务等形式,对科研院校的产学研合作进行的技术培训、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技术转移和技术服务等项目,给予资助奖励。同时设立多种形式的引进人才平台,鼓励和支持科研院校引进共建创新载体建设,鼓励科技人才为温州服务,引导科技成果向温州企业转移。

四、优化科技创新中介服务。提高面向科技型企业的中介服务水平,丰富中介服务内涵,拓展中介服务机构的数量和质量,包括法律咨询、技术诊断评测、研发咨询、管理咨询等。强化科技孵化服务,建立集企业注册代理、创业培训、人力资源、知识产权、投资融资等功能为一体的创业服务体系。推进科技和金融深度融合,进一步完善科技创投基金管理架构,出台基金运行考核办法、风险补助实施办法等规章制度,完善创投公司管理团队配备,实现机构正常运转。加快科技创投子基金的征集、洽谈、合作和落地等工作进度,让更多更好的高新技术产业项目和企业在我市生根发芽。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