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温州“发绣外交”回顾
【录入:温州政协】 【 】 【2017年02月22日】

发绣既作为我国民间所特有的一种传统艺术,又作为开展民间外交的一种载体。温州大学“人像绣研究所”成立二十余年来,制作的人像绣系列作品,通过对外交往,在为国争光为东方艺术添彩的同时,也为提高温州的知名度和招商引资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下面列举几例:

1990年五六月间,我接到市政府一项任务:为香港实业家、温籍学者南怀瑾先生的母亲绣一幅发绣肖像。刘锡荣书记的亲口布置我愉快地接受了。并建议这幅绣像最好是采用南太夫人本人的头发制作,才更有意义。于是,市政府派员专程去乐清,南怀瑾先生的老家找来照片和南母生前的头发。南太夫人是九十余高龄时仙逝的。她生前很少留下照片,特别是适合于作绣稿用的照片。仅有的二张,一张是发黄了的模糊不清的个人照,一张是和别人合影的5英寸照片,老人穿着黑棉袄,头戴绒线织的黑色老人帽。这张照片头部虽然小点,但看起来还比较典型。于是,我就以此为样稿,放大刺绣了。找来的南太夫人的头发并不长,灰白色的而且比较散乱,只有一小团,据说是老人生前梳理头发时散落下来,无意之中收集起来,塞在墙缝里。没想,今天也能派上大用场了。

正是酷暑季节,为了赶任务,我挥汗如雨地穿针引发。通过两个多月精心绣制,完成了这幅发绣作品,并配上了精致的镜框和礼盒。还剩下一小撮南太夫人的头发,我就用红布条扎起,粘在镜框底板上。我想,这对别人无用,但对于孝子来说应当是珍贵的。这一切弄好后,我和儿子魏乐文共同抬进刘锡荣书记办公室,虽然正在开会,还是停下来,让大家观看这幅绣像。那年秋天,温州市委书记刘锡荣同志率团访问香港时,将这幅珍贵的绣像带港,专程送到了南怀瑾先生家中。

一进门,刘锡荣书记就告诉南老先生:“今天特地给您带来了一件精美的礼品。我相信南老看了一定能喜欢。”南老笑道:“果真如此,那就拿出来看看吧!”

刘锡荣亲自轻轻地打开礼盒,拿出一个用红布包起来的镜框,轻轻地摘下红布,一幅神采奕奕,栩栩如生的南老先生母亲的肖像呈现在眼前。

刘锡荣并介绍这幅发绣肖像是由温州市著名的发绣专家魏敬先教授精心制作的,并且部分是用南太夫人本人的发丝绣制而成。

听到介绍,南怀瑾先生愣怔了。年愈古稀的南老,是位有名的大孝子。但是,由于两岸的长期隔断,四十余年没有返乡了。此时,一幅绣像,不由引起游子的思绪万千。不等刘锡荣说完,“朴嗵”一声,南老先生跪地磕拜,掩面而泣。当时出现了感人的一幕。在场的人无不动情。随从人员把南老挽起后南老双手颤抖地握着刘锡荣的手,感叹道:“知我者,刘市长也!”。

南怀瑾先生十分感激温州市政府及家乡人民,对于他的馈赠和厚望。能为家乡人民做点功德之事,应是义不容辞的。

那次刘锡荣书记赴港就是为金温铁路之事而去的,欲和南怀瑾先生洽谈合作建设金温铁路的可能性。南老先生虽在海外多年,但时时不忘家乡人民的疾苦,早有心原催促金温铁路的诞生。据说这次洽谈的很成功,具有决定意义,即派他的学生走进沿路线的前期工作。

不久,这一温州人民企盼已久的金温铁路上马了。

作为发绣艺术工作者,能用我的一技之长为促成金温铁路的早日实现出一份力,我感到欣慰。写这篇文章时,我又找出来1991年1月28日南怀瑾先生写给我的一封感谢信。信中说:“……刘书记锡荣先生亲自携来先慈发绣遗像。艺绝工精,洵为一代艺林杰作,迥非世俗价值可论其珍重者,除感谢温州市诸首长之盛惠,尤以发绣珍品作者魏敬先先生之精神,心力无法言报……”

1989年11月间,正是秋高气爽的时节,温州市和日本国石卷市结为友好城市5周年之际,随同时任温州市委书记的张友余为团长的温州市政府和经贸代表团一行二十余人访问日本,并在石卷市举办以经贸文化为主题的“温州展”。我和市书法家林剑丹各带了自己的部分作品随团展出,并现场作自己拿手的技艺表演。

我带去了自己的水彩画和几幅人像绣作品,并现场为石卷市平塚真治郎市长制作一幅丝线素描绣像。为更好地展现这幅绣像的华彩,预先在家完成绣像的95%左右,剩余部分现场演示一下,让人们亲眼看到这幅绣像的制作过程。

11月5日上午10时左右,“温州展”开幕仪式过后,张友余书记陪同石卷市长以及石卷市政府官员和应邀来参加开幕式的贵宾,到各个展区参观。当来到我的展台之前,我便停下了手中的活计,起身将绣棚架立起在展台上之后,突然一阵鼓掌,一片哗然。我知道,他们是为我绣的这件作品形象的逼真,又有被绣者本人在场而叫好。这时,市长先生登上展演台,高兴地和我握手,他为这幅肖像的满意而连连向我道谢。

此次“温州展”也邀请了时任中国驻日本大使馆唐家璇公使参加,他对我说了一些鼓励的话,当时我们拍了一张合影。几年之后,唐家璇升任中国外交部部长。

通过多年来一系列“发绣外交”活动取得的成功之后,整理出一些在开展“发绣外交”活动中制作的部分名人绣像作品照片、亲笔信复印件和报刊评论,于1996年初,托请前中国驻叙利亚大使张真先生转交时任外交部部长的唐家璇先生,并附了一封简短的信和一张1989年在日本石卷市办展时与唐部长的合影照片。之后,温州发绣成果引起了外交部领导的重视和肯定,同年,便接到了外交部礼宾司副司长李小苏从北京打来的电话布置任务,为巴基斯坦总理贝·布托和尼泊尔国王王后绣像,作为江泽民主席将要访问南亚四国的赠送礼品。绣像赠送后不久,便收到了外交部寄来的两张赠像时的照片,并转达对绣像的高度评价。

2001年5月,前温州师范学院办公室突然接到外交部礼司一个电话,指明找我有紧急任务布置,邦前总统叶利钦应中国领导人之邀,到中国来休一段时间在快要束了,回国前想送一件礼品他,外交部领导指明要送一件发绣肖像。只有不到二十天左右的时间能否来得及完成任。因按常制作一件发绣肖像要三个月左右才可完成,而二十天完成一件发绣作品是有一定的度,但件作品作国礼,此事非同小可。时间紧也要完成,于是,我就斩钉截铁地答应下来了。

于照片之事,外交部负责联络的一位处长我,目前正在全国行的叶利著作《午夜日记》中,第某页某面有一幅照片比合适,我得知后“不停蹄”分到市内各大店去找,很快就找到了。立即放大、上棚、稿,当天就始刺了。由孟永国担纲绣头面,我衣服、领带了及完成任,没有上班下班的界限,夜赶,逢双休就把回家。在作品的理上关键部位一不苟,次要部位大刀斧、以少多。为节约时间边绣边进框、礼盒、款等事宜同时进行。

于在6月初完成了,拍出作品照片立即用到外交部,可后,告知我6月5之前送到大棒棰——叶利下榻的墅,那里有外交部人员接待。学校就派温州大学(前温州范学院)谢树华副校和我搭机赶往大。当将作品准送到棒棰岛别墅,陪同叶利的是任外交部德广副部了我审查了作品之后他十分意,并告明天(即2001年6月6)上午9点30分准参加像的式。

上午9点以前我就到了接待大,由外交部工作人安排好放位置。9点30分叶利时步入大,他高大魁梧、声音洪亮,夫人奈娜陪同身,首先,由德广副部迎上去握手候,然后由德广部向叶利我和谢树华副校,一一握手后,叶利坐在正中的沙上,我开红丝带,打开了像的礼盒,礼盒上写着“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江泽民谨赠”。当一幅精美的发绣作品展在他的面前时,叶利左看右看,翻他,幅肖像作品是艺术家用发丝绣制而成的,我插话说:“这张作品的原稿是在您的著作《午夜日记》中出的”。叶利听了非常高,点,便站立起来,用洪亮的声音像表演样,对的人了一些有俄中人民大的友和合作,以及此次来中国他的情友好的接待之话语之后,谢江泽民主席这么一件精美的礼品……。激情讲话之后,又一次和我们握手。

随后,我即拿出一张早已准备好的这幅绣像的放大照片,请叶利钦在上面签名,他便坐下来认真签名之后,在场的人员都热烈鼓掌,我们接受签名照片时再次握手并合影留念。

2004年11月间,温州大学“人像绣研究所”一行5人,在名誉所长何纪豪先生的资助下,赴欧洲6国作一次艺术考察。一来为开阔视野,见识一下欧洲艺术的真谛,因为我们研究的发绣人像艺术是以绘画为功底;二来想在欧洲众多名人故居、博物馆中收集到一些艺术界名流的照片作为绣稿,也感悟一下艺术大师们所走过的足迹,为我们进一步研究和制作现代人物肖像是一个难得的机遇。

参观了卢森堡大公园之后,去德国法兰克福途中经过特利尔市。特利尔是德国一座古老的市镇之一,已有近2000年的历史。马克思故居就坐落在该市布吕肯街10号。在这座毫不起眼的房子的门外墙上挂着马克思侧面头像,一看便知这就是马克思的故居了。

啊!终于可以零距离感受一下这位伟人、共产主义创始人的生业绩了。在这座陈旧而不显眼的三层小楼内,房间的布置,摆设都是按原样,著作,手稿据介绍大都是真迹原件。墙上挂的的生前活动照片,很多是在国内出版物上从从未看到过的。在众多陈列品中,我们偶然发现有一个白色瓷盘,上面刻制了一幅马克思素描头像,旁边用中文写着:“华国锋敬赠,1976年7月。”眼睛一亮,我当时便蒙生了一个念头:何不用自己的一手绝技为马克思绣一幅发绣肖像,敬献给故居博物馆,供后人世代瞻仰呢!

我的这一想法立即得到随行者的支持,通过导游作翻译向故居工作人员了解,他们建议:最好由当地政府出面与特利尔市长联系,这样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否则,不是所有赠品都能给予展出的。

回国后,便找到了一幅适于作绣稿的马克思素描肖像,主要由研究所高级工艺师魏乐文开始刺绣了。通过几个月功夫,绣像完成后,便拍出照片,把我们的意图说明写了一封信,请市外办出面联系。大约过了近二年时间之后,接到市外办通知,要我们把绣像的原件包装好,送或寄至北京外交部欧洲三处一位同志处,再由他带往德国法兰克福,中国驻德总领事馆孙瑞英主任收。并随作品附简言:我们希望这件作品能够在马克思纪念馆陈列展出,并希望能得到一份收藏证书,以示永久纪念。也随同作品寄出了一些介绍中国发绣以及开展“发绣外交”的图片资料。

2008年5月5日,在马克思诞辰190周年之际,这幅发绣肖像由中国驻德国法兰克福总领馆总领事李海雁先生亲手赠给了马克思故居博物馆。

为表达对作者的感谢之情,10月8日该馆写来了一封感谢信,并且用电子邮件给魏敬先教授发来了一张展示这幅马克思绣像在纪念馆中摆放位置的照片。信件中写道:“魏敬先教授制作的马克思肖像,收藏在特利尔马克思故居博物馆美丽的休息厅内,古朴典雅,相得益彰,能够收藏如此精致,独特的绣像作品,本馆深感荣幸。”

2008年10月15日,“温州晚报”以独家、头版刊登了这一消息,并从网络上下载了一幅赠像时的图片一并发表。

美国科恩大学邀,温州范学院发绣艺术览团一行6人,于2000年9月21日至11月2日赴美40天的展

此次赴展之前经纽约江浙同会名誉会爱龙先生的推荐,合国文化娱乐会批准,在科恩大学展的同,于10月2日至7日在纽约联合国行了5天的展出。

合国展出期,还现场为科菲·安南秘书长绣像,吸引了更多的众。他认为发丝绣像是从未的,而且的那逼真、神,真是不可思。在合国和科恩大学的展出期听到最多的话语“Wondertull Womtertul!”

艺术10月4日在合国部入口正式展出(在此之前的10月2日始已行非正式展出),中午行了简单幕式。合国副秘书长金永健、中人民共和国驻联合国公使王同福、中国驻纽约总领芳副总领事以及科恩大学代表,校助理格朗斯博士前来祝,美国温州同会、江浙工商会以及美国温州工商会分别赠送了花,主要负责人前来参加式并表示祝合国中国文化会会花俊雄先生、凌建平先生及部分我国驻联合国官参加了幕式。参加式的有《世界日》、《侨报》、《中新社》和联合国电台等新闻记者。

合国部是各国使团办公的所,100多个国家的代表合国工作人员约8000人在此公,展览场地是出口三条通道的必之路,所以,近三天来发绣艺术展的人络绎,田教授一个人翻译简直无法应对,章爱龙先生和合国中国会会花俊雄先生以及我国常驻联合国的工作人最忙也在展厅协助接待和对话,向参者介中国和中国的发绣艺术

我以及我的两位助手流作现场表演,来参的都是各国使合国工作人,他们问这问那,作品口。名片、宣传资了一批又放一批。在里展出中国文化艺术提高温州知名度可以是最佳所了。王同福公使及中国常驻联合国的工作人认为中国的文化艺术博大精深,外国人知道和了解的太少了,能在里展示一下,并且能受到这么多各国人士的赞扬,是很不简单的。他们还认为由于发绣艺术的特殊性,更能吸引众。再加上制的都是各国元首和文化名人肖像,他的形象和名字是人所共知的,所以效果特好。正在现场表演而即将完成的一幅科菲·安南秘书长绣像更加吸引众。成了展厅中的热点,始终围满参观者。

展品排列是把“小平和江民十四大的合影”一幅大型的发绣作品挂在展厅中央,依次排列的是“克林”“邱吉”“戴”“叶利”等五个常任理事国元首像。周理和中山先生的像也放置在要位置上。有很多国家的代表有所了解,着大拇指们说:“周恩来了不起!发绣绣得好!”等赞扬话语。因厅设在必之路,天从上午9至下午5人流不断,他看到各国袖和名人的肖像,而且又有现场表演,必然看一下。特是中午l—2,是午餐和午休时间,来看的人更多了。有位日本工作人看了好几次之后,非常激,送来了几朵鲜花和一她保存多年的画片印刷品我,表示作品的赞扬。有几个非洲和中的使工作人要求在我的表演台前合影或拍照,次日就将照片送。也有想国家总统绣像的,向我要去了料和名片。了调一下发绣人像艺术,是不是“世界独—无二的”,我在和谈话时,会有意地插一句“你以前过发绣这种艺术吗?在你的国家有发绣吗?”他的回答都是“没有,没有!”。有一天下午,一位年60左右的众,拿着照相机从不同的角度拍了展览场地和表演现场。我们问,他:”我要科菲·安南秘书长知道你艺术。”拍完照以后,整个下午他都坐在休息上写作,我他可能是某新闻组织的自由撰稿人。

的最后一天是最忙碌的,新闻记者赶来采访、拍照、音。当我在休息接受者采访时,魏文、万升平两人流在现场发绣表演。有重要人物参观或有重要事情再把我叫回展,所以采访都是断断续续的。

上午十半,中央人民广播台二台(国际频)刘克凡(名片上是合国公共信息部广播新中心洲部负责)行了现场录音采访;十一时许,新合国分社驻纽约记者丁宝忠又现场访(昨天采访至中途因忙于接待而中断)下午,纽约侨报者朱安先生再次采访幕式那天的采访见报,此次是网上布展览报道而来。下午二合国英文台一位女者来作专访,她此准了一系列的提,并在当全球广播。

下午,在合国发绣艺术展即将束前两小,我惊喜地看到,中人民共和国常驻联合国特命全大使王英凡来了,在发绣览场地接了我,并仔细观看了发绣作品,他说:前几天路此地,已看了一下(因们每天往返于纽约和科恩之,有没有人在现场),几天“大”正在,而美国目前又起了“中国”,要到大学作告,所以很忙,今天下午是忙里偷闲来看我的。他还说:“你们绣得很好,祖国争了光。”并且托人转赠给他的《中国发绣艺术》一表示感,最后与我合影留念。

在“让发绣走向世界,让世界了解温州”的口号指引下,温州发绣艺术一次次成功地展示和一次次作为外交礼品的馈赠,都是令人感到新奇和交口称赞。如果说艺术品荣登“大雅之堂”的话,今天的联合国展览就是国际“大雅之堂”了。我有时在片刻的静思之中,似梦似醒感叹:自己数十载的默默无闻,穿针引发,如今竟能造出如此之大的举动,今天能坐在联合国大堂,聆听世界驻联合国官员们的翅指称赞,一种满足和荣幸之感顿时涌上心头……。




【浏览次】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