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1日下午,市政协十届一次会议举行分组讨论,致公党、侨联、工会、科协、台联等界别和特邀一组、特邀三组的委员、列席人员,围绕政府工作报告和有关报告,以及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问题和群众关注的热点问题展开热烈的讨论。
金道爱、白植雄、吴振荣委员:《政府工作报告》对过去五年工作的总结实事求是、内容翔实,成绩有目共睹;对今后工作部署重点突出、措施有力,切合温州实际。王大敏委员:政府工作报告描绘了温州发展的宏伟蓝图,振奋人心,下一步关键是抓落实,持之以恒地完成报告中提出的各项目标。要建立工作目标完成情况的全程、长效监督推进机制。一是强化专家监督,对重大决策、涉及众多科技问题的决策,要倚重专家监督的作用;二要强化人大、政协监督,发挥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的民主监督作用;三要强化社会各界尤其是人民群众监督,建立全天候、全方位的监督绿色通道。
张静委员:温州的经济是草根经济,最多的是制造业,转型升级要在原来制造业的基础上提升,而不是直接改成第三产业。要把如何振兴实体经济、实体产业放到重要的位置。要研究温州的实体经济应该是怎么样的,结合宏观经济,从改善硬环境、软环境着手,实实在在地提一些做法。吴宏儒、白植雄、薛伟委员: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温州产业“退二进三”问题,希望政府要多调研,要出台行之有效的政策来引导企业,如果没有一个好政策来引导、帮助企业,“退二进三”也就会成为一句空话。“退二进三”,不能简单的把制造业退了,搞服务业或者是娱乐业,而是要大力发展为制造业提供服务的行业,形成产业链。
郑国伟委员:扶持实体经济刻不容缓,关键是减少企业运作成本,通过税收返还机制,改变本土企业固定资产投入占比过大和建设成本过高的问题,增加租赁性标准厂房建设;要引导规范银行经营,防止银行暴利挤压企业利润空间;要引导企业根据自身经营情况自主决策、自谋出路,开展《企业破产法》普法教育,通过司法重整、破产和解、破产清算等程序加强企业保护。
周家土、郑国华、郑献东委员:政府要给中小企业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强化相关扶持措施,帮助企业走出困境,要积极应对温州中小微型企业融资难、融资贵、融资险的困境,建立国有投资担保集团、行业协会(商会)担保公司、乡镇(园区)担保公司、区县科技担保公司等公益性担保机构,为企业创建宽松、高效、低成本的融资环境。蒋晖委员建议:抓住有利时机,切实解决好国际性人才缺乏、融资难、政府支撑体系不完善等问题,促进政府部门与涉侨单位的信息互动和平台共建,积极培育本土中小型跨国公司,以此为载体,促进总部经济发展和内外温州人互动,促进民间资本加快回归实体经济。
胡海峰委员:近年来温州改革力度很大,特别是体制改革、事权下放、区划调整和功能区的划分,使得城市管理更加顺畅,城市面貌得到较大变化。政府将解决交通拥堵问题列入七大行动内容,很符合改善民生的需要。交通拥堵问题,和城市道路规划不合理、管理不到位、交通意识淡薄等因素有很重要关系,要加强交通管理,实现严管常态化,要参考其他地区在控制车辆增长方面的先进做法,控制车辆过快增长。
杨茂富、洪碧玲委员、董定珍同志:市委、市政府在制定政策时应充分考虑地区差异,在规划大都市发展的同时也要考虑山区的发展;要专门针对文成、泰顺等欠发达地区发展制定专门的扶持政策意见;要加强功能区的科学规划,防止因规划不科学影响功能区建设。刘化明、叶国胜、叶忠华委员:关于统筹城乡发展,建议政府要多调查研究,区别情况、分类对待,不要搞一刀切,目前农村许多农民反映,乡镇撤并后,“农民办事更难了,办事要跑的路更远了,甚至连有关部门领导都找不到了”。“三分三改”和农房集聚建设,要解决离土农民的生存和发展问题,充分考虑他们的再就业问题,让他们有工作、有固定收入,加强农民的养老、医疗保障体系建设,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
吴育民委员:要细化生态补偿机制。文成、泰顺两县因珊溪水库做出较大牺牲,经济社会发展受到较大制约,为此要进一步提高水资源费、生态补偿费,还可以参照磐安在金华和景宁在丽水等地建设体外工业园区的方式,在瓯飞滩区域划出部分地块建设文成、泰顺体外工业园区。蔡经纬委员:赵山渡水库造好多年了,城里人是吃上好水了,但当地农民却用不到水了。库区农民的安置问题至今没有得到很好解决,遗留问题很多,农民反映很大,政府应当重视,给予关心解决。
吴昊委员:政府报告对文化建设很重视,但我市目前文化阵地建设、人才培养、经费投入等公共文化服务指标仍居于全省落后位置,要进一步加大力度加以解决。作为中心城区的鹿城区公共文化资源紧张,市、区两级应注重整合资源、统筹利用,充分发挥各类公共文化设施的作用,更好推进文化大市建设。许捷委员:要加大历史文化名城创建力度,大力弘扬瓯越文化,深入挖掘瓯越文化内涵,传承瓯越传统文化艺术,加强历史名人宣传。李涛委员:近期,文艺界推出了《东瓯王》舞台剧,各方面反映很好,今后要继续推出旅游剧和其他艺术形式,进一步扩大影响。《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保护“泰顺石”非常好,要进一步抓好有关措施的落实,真正保护、利用好这个奇石资源。
叶忠华、徐立新、潘云毅委员:当前,温州迫切需要更多的实用型、操作型、技术型人才,与高层次人才一起,建立合理的人才结构。吸引人才尤其是高层次人才,需要很好的生活、工作和发展环境,除了待遇留人、感情留人、事业留人以外,还要重视文化留人。要大力发展工人文化宫等面向职工和包括新居民在内的广大市民的公共文化活动设施。当前,三个区尚无工人文化宫,部分县(市)的工人文化宫还跟不上企业增多、职工数量庞大的新形势需要,要在工业园区等职工和新居民集聚的区域,建设配套的职工文化阵地,让职工就近享受相应的服务。要支持企业建设职工文化阵地,提升企业文化层次和职工整体素质,政府要在税收、政策等方面予以支持。要建立健全各级新居民管理服务中心,将管理、培训、文化活动、劳动争议调解等功能都整合进去。同时,注重发挥各地驻温商会在管理服务新居民方面的作用。
郑锦春委员:要统筹考虑工程建设,要汲取以往工程建设经验,避免火车到火车站未建成、港口建设好配套工程没跟上的情况发生;在体制改革上,既要大胆又要谨慎,要科学研究改革方案。张清华委员:政府在做大投入、大发展的时候,要先做一些可行性研究,投资要量力而行,先做好资金的落实;要体现信息公开,在政府网上向全社会公开,接受社会各方面的监督。林碧委员:市政公共设施的建设,在投入的时候,就要考虑到后期的维护费用,现在公共设施的破坏很严重,如防洪堤、人行道,喷泉等,由于维修费用很高,很多设施都不到维修,成了面子工程。朱圣潮委员:我市绿化美化已初见成效,但在建绿的过程中,树种的选择既要凸显温州特色,又要注重生物的多样性,植物的多样化对于促进生态环境的改善具有重要作用。榕树作为温州的市树,在植树造绿中已受到重视,但温州的市花——茶花的开发利用,尚不够重视。另外,在植绿的同时,要重视养护,注重对养护人员的培训,真正做到科学种树。
李家仁、金道爱、倪建辉委员:要切实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均衡化,加强学生素质教育,特别是“诚实”等传统美德教育,杜绝学校反面教育。在基础教育方面,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问题多年来一直没有得到解决,对孩子成长发育很不利;当前有些教师的素质也有待提高。
方益权委员:某种意义上讲,政协的“参政议政”要对党政决策起到“冷静剂”的作用,使各项重大决策的论证更加充分,从而更加民主科学。同时要看到,当前我市少数决策出台前的法律论证还不够,今后应重视落实。潘云毅委员: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把公众参与、专家论证、合法性审查,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和集体讨论作为重大决策的必经程序。这有利于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和效益。特别是城市发展规划工作,是一项整合各种资源的大事,是城市建设的龙头,在决策前必须慎重,在决策后必须保证稳定性,不能随意更改。同时,还要加强决策前的试点检验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