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今天是:
十届一次会议专题
全会新闻
全会日程
图片传真
大会发言
大会简报
大会资料
大会选举
会议决议
首页
> 专题专栏 > 十届一次会议专题 > 大会简报
     
 
10-建诤言促社会发展 献良策助温州转型
【来源:温州政协】 【作者:温州政协】 【 】 【2012年02月21日】

220下午,民革、特邀(黄埔同学会)、共青团、青联、教育界、医卫界、海外特邀人士等组委员和列席人员围绕市政协常委会工作报告和提案工作报告进行了热烈、深入的讨论。委员们普遍认为,2011年市政协工作扎实有效、成绩显著,报告内容翔实客观、重点突出,提案工作切中要害、针对性强,为我市深入推进“三生融合·幸福温州”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沈岩明委员表示,政协换届后,要加强对委员的培训,提高委员履职能力,充分发挥委员专业优势,避免出现提案“回娘家”现象。沈应琴委员说,民工子弟就地上学难问题,不仅影响教育公平的实现,也一定程度上加剧了企业招工难问题,政协要通过更加深入细致的调研,积极探索切实可行的解决办法。庄建华委员认为,我市医疗卫生存在地区不平衡、城乡差距大的情况,希望通过加快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逐步解决市区西部缺少公立大医院,农村医务人员待遇较低的现实问题。蔡贻象委员建议,市政协要加强文化建设调研工作,对温州如何发展电子商务提出建设性意见。何金彩委员说,目前党派机关工作条件较差,希望市委市政府能逐步改善党派机关工作环境。同时建议,民主党派要加强自身建设,充分发挥民主监督作用,努力提升民主党派地位,为我市转型发展多献计、献好策。胡经云委员建议,市政协要就如何提高温州投资环境、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规范金融市场等方面问题展开细致调研,市政府要继续关注民生问题,加强银行业的社会责任感建设,帮助中小企业协力共渡难关。

林上达、杨立淮委员说,做好大学生就业创业扶持工作,不仅有利于留住人才,更有利于促进社会经济发展,要努力把温州建设成为人才的高地。我市民间融资危机对青年特别是农村青年的创业带来很大影响,希望政府和社会各界能进一步关注农村弱势群体的创业发展,制定出台相应的扶持政策,为农村青年就业创业营造良好的环境。金国平、李建仁委员提倡,政协委员要不断加强自身素质能力建设,着力提高提案质量,突出界别特色亮点,充分发挥民主监督作用,通过分组分片联系、开通QQ群、微博等方式,搭建好群众和政府的沟通桥梁。姜伟委员建议,政府在产业转型上,应积极引导船舶行业等新兴产业和皮革等传统产业的转型发展;在产业升级上,应集中资金倾斜投资并扶持品牌建设,从而促进温州实体经济转型发展。张建华、吴彰委员认为,实现“六城联创”的战略目标,需要高素质的市民群体,要重视对新居民群体的素质提升调研,鼓励新居民创业园建设,加强新居民的法律援助和政策支持,增强新居民群体的幸福感。胡月珍委员建议,在社区“转并联”之后,要加强团干部的选拔任用,重视社区团组织建设,更好地发挥团组织在社区工作中的积极作用。章胤、鲍雅梦委员,十分关注青少年的发展成长,建议市政府要积极提倡低碳、低成本的婚庆,努力解决“入托难”问题,并设立专门服务青年创业的小额贷款公司。

张一力、叶世祥委员认为,我市人才储备与杭州、宁波相比差距较大,存在技工人才缺乏、温籍大学生回温少等现象,建议政府与企业建立应用型专业人才培养基地,由政府、学校、企业三方投资,共同搭建人才培养基地。胡臻委员建议,市政府要充分利用好温州医学院的教育资源,积极推进留学生工作,设立来华政府奖学金,打响温州国际教育品牌,树立温州教育形象。姜丽萍、吕建新委员认为,要加快教育、文化、生态的三者结合,切实解决高教归高教、生态归生态、商务归商务的现象,重视高教园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温州大学附属学校建设,解决高校年轻教师子女就学问题。夏晓军委员建议,市政府要加大高等职业教育建设力度,帮助解决温州职业技术学院发展制约问题,支持学院在县(市、区)开办分院。丁云铭、柳小红委员说,建设好公办幼儿园才能充分体现普惠性和公益性,要规范幼儿园布局规划,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扩大高校学前教育专业招生,重视幼儿教师针对性培训,减少骨干教师流失,从而扎实有力地推进公办幼儿园建设。施瑞银委员建议,要合理调整农村小学布局,促进教育公平均衡发展,加强农村学校建设,加大贫困生扶持力度,推进体制机制改革,让农村小孩也能享受优质教育资源。陈剑峰、陈素莲委员认为,教育优先发展、均衡发展还未真正落地,教育经费支出远低于杭州、宁波,部分县(市、区)教育投入未达省定指标,建议要进一步加大教育经费投入,做到投入要定指标、建制度、抓督查,使得薄弱县也能拥有优秀师资和优秀生源。周文林委员说,新居民子女入学存在三大问题,一是新居民身份界定难,流动性大;二是流入地政府缺乏财政经费预算,财政负担较重;三是输出地和流入地政府的公共职责尚不完善。建议要结合户籍制度,做到统一认证、统一管理,增设新居民子女教育专项经费,加快建设新居民子女学校,进一步明确各有关部门职责,从而形成齐抓共管的有效机制。

余建敏、陈伟建、邵蓓委员认为,医卫界代表要多开展专题调研,就加强医疗卫生设施建设、缓解看病难等社会热点、焦点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切实履行好参政议政职责。黄敏委员说,要加强舆论宣传引导,重视医护人员形象建设,并建议通过全面跟踪报道、舆论监督支持等方式,对医护人员的典型形象进行正面报道。郑翠苹、麻健丰、张雪梅委员表示,市委、市政府要加大医疗投入力度,努力减少医患矛盾,引导市民树立防病意识,解决保健工作薄弱环节,切实解决“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吴国华委员建议,要加强对出租车营运管理,重视出租车司机职业道德教育,整治随意乱停车接客,强化媒体群众监督,培育良好的出租车营运氛围。章雪影、万年青委员说,要全面推进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实行药物零差价,逐步改善以药养医的现状,为市民营造一个良好的就医环境。张秀尧、丁吴女、张筱骅委员建议,要切实加强医疗卫生人才队伍建设,实行医师多点择业,为老百姓提供真正的方便就诊。同时要重视医疗卫生单位的绩效工资问题,积极调动工作积极性,着力提高工作效率。

戴华东同志建议,要学习西方发达国家,建立完善的资源利用、废弃资源回收及处理体系,特别要重视风能、太阳能等新能源的利用。戴文胜、姜际春委员,徐伟春同志指出,海外华侨华人是温州经济发展的巨大财富,政府要合理吸收利用海外闲散资金,设立专门常设机构,引导海外华侨华人正确投资,要让华侨华人“报效有门、少走弯路”。黄志坚同志表示,温州经济转型发展要特别关注四方面问题,一是要立足本业创新,谨慎跨业创新;二是要重视商业模式创新和科技创新并重;三是要重视文化观念创新和商业技巧创新并举;四是万事皆可创新,唯有公平和诚信不能创新。任俐敏同志建议,要在瓯江口新区建立华侨城,建立华侨子弟留学院、华侨医院等相应配套设施,让老华侨归国有所居,让新华侨回国认祖归宗,从源头上吸引华侨回归,让华侨归国有幸福感。翁秀茜委员提出,温州企业转型发展要看准机遇、量力而为,要充分考虑温州民营经济的实际情况,只有将精力集中到提升企业产品的质量、技术、款式等方面,才能打造坚实的品牌,树立一流的形象。

市领导王昌荣、仇杨均分别参加了讨论。

 




【浏览次】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